北京时间7月20日,2023年世界游泳锦标赛跳水项目在匈牙利布达佩斯落下帷幕,中国跳水“梦之队”延续统治级表现,在已结束的四个奥运项目中包揽全部金牌,其中15岁小将全红婵与搭档陈芋汐以绝对优势夺得女子双人10米台冠军,而全红婵在单人预赛中再现“水花消失术”的完美表现,更是引发全球跳水爱好者热议。
双人项目稳如磐石 中国组合领先亚军38分
女子双人10米台决赛中,全红婵/陈芋汐从第一跳开始便确立领先优势,两人的201B(向后翻腾半周屈体)动作同步分均达9.5分,随后在难度系数3.2的5253B(向后翻腾两周半转体一周半屈体)中,七名裁判打出满分10分,最终以368.40分夺冠,比第二名英国组合高出38.16分,这是中国跳水队本届世锦赛的第三金,此前曹缘/王宗源、陈艺文/昌雅妮已分别斩获男双3米板和女双3米板冠军。
“我们每天训练都会抠细节,连手指尖的动作都要一致。”陈芋汐赛后表示,技术官员在报告中特别指出,中国组合的入水垂直度平均偏差仅1.2度,远超国际平均水平的4.5度。
全红婵预赛惊艳 207C动作获六位裁判满分
在单人10米台预赛中,全红婵的第五跳207C(向后翻腾三周半抱膝)成为全场焦点,这个曾在上届世锦赛让她失误的动作,此次获得96.00分的超高分,六位裁判亮出满分,慢镜头显示,她入水时溅起的水花高度不足5厘米,看台上随即爆发长达20秒的掌声,美国NBC解说员惊叹:“这就像把一根针垂直插入水中!”
尽管最终为保存体力选择简化部分动作,全红婵仍以预赛第一晋级,总教练周继红透露:“她每天要重复这个动作30次以上,最近半年重点改进了起跳角度问题。”数据显示,全红婵本届赛事平均入水速度达15.2米/秒,比多数选手快1.3米/秒。
老将新秀齐发力 男子3米板实现九连冠
男子3米板赛场,27岁老将曹缘与22岁新锐王宗源上演“双保险”对决,决赛中王宗源在难度系数3.9的5156B(向前翻腾两周半转体三周屈体)中跳出106.40分的全场最高单跳分,最终以572.35分夺冠,帮助中国队实现该项目世锦赛九连冠,英国名将拉夫尔赛后坦言:“他500足彩分析们把3米板的难度和精度都提升到了新维度。”
值得关注的是,本届赛事启用新型电子打分系统后,中国选手的稳定性优势更为凸显,在全部四个项目中,中国队决赛零失误,而其他500体彩平台代表队共出现11次明显失误,其中墨西哥选手在男子10米台决赛中因起跳失误仅获18.15分。
科技助力训练 中国跳水揭秘“冠军密码”
随队出征的科研团队负责人李博士透露,队伍已开始运用AI动作捕捉系统:“通过每秒200帧的高速摄像,我们能计算出运动员旋转时的角速度偏差,精度达到0.1度/秒。”在布达佩斯训练期间,全红婵的207C动作经过37次AI分析调整,入水效果提升23%。
国际泳联技术代表马克·史密斯在观察中国训练后表示:“他们将体操的身体控制、芭蕾的柔韧训练与流体力学原理结合,这种跨学科创新正在重新定义跳水运动。”
巴黎奥运周期启幕 各国加速追赶
随着本届世锦赛收官,巴黎奥运周期竞争格局初现端倪,英国队凭借双人项目两银表现上升至奖牌榜次席,马来西亚选手潘德莉拉在女子10米台预赛跳出个人最佳,日本队则史无前例地有三对选手晋级双人项目决赛。
中国跳水队领队周继红保持清醒:“每块金牌都是新起点,英国、加拿大的难度储备已经接近我们。”据悉,队伍回国后将立即投入新动作研发,重点突破男子10米台的409C(向内翻腾四周半抱膝)等超高难度动作。
这场水上盛宴不仅展现了人类对重力法则的极致挑战,更昭示着竞技体育“更快、更高、更强”的永恒追求,当全红婵如美人鱼般滑入池底,留下的不仅是几圈涟漪,更是一代代中国跳水人用青春书写的传奇篇章。